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系1991年创办的衡阳市中南技工学校,2018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32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综合性学科格局。学校现设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高科技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校积极策应“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集群设置专业,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有3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医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有省级应用特色学科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课程23门。
学校构建了一支以博士、教授、海外创新人才、企事业行业精英为主体的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25人,其中专任教师902人,自有专任教师615人。具有高级职称328人,具有博士学位1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4名,湖南省优秀教师10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6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5人,衡阳市高层次人才17人。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学校开全国高校之先河,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组建学校“高科技研究院”,聘请国防科大100余名博士教授任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748人。
学校占地面积1265.4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3.8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641.26万元;纸质图书122.46万册,电子图书193.7万册,纸质期刊1022种,数据库20个。
学校拥有一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应用软件,建有大型仿真交通轨道模拟实训场,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工电子等国家级实训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孵化示范基地立项建设;有设施先进、设备完善的各类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6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6个;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109个,较好地满足了本科实践教学需求。
学校2014年升本以来,立项国家和省厅级课题49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在SCI、EI、CSSCI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94篇;教师获各类授权专利192项, 软件著作权281项,出版著作77部、教材143部。学校注重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学科建设成效明显。2020-2022年,承担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2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1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2023年4月,陈星光教学团队获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工程创客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科竞赛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树立创业带动就业理念。2020届、2021届、202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3.38%、91.13%、86.06%,均高于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水平。2020-202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8项、省级11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护士执业资格考证通过率分别为99.14%,100%,98.20%,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通过率。近3年,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级学科竞赛3.56万余人次,获全国性竞赛奖项68项;其中2021年获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智能+”赛道智能物流搬运赛项(智能机器人项目)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获省级竞赛奖项419项,其中一等奖74项。
学校秉承“厚德、善思、强能、笃行”的校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获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民办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学校的血脉基因,把人才培养深植于教学科研一线,把党的建设夯实于基层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了全覆盖,21个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达标率100%。2021年,学校党委获衡阳市两新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并被衡阳市授牌首批“两新党建标杆党组织”;2022年,机电学院学生党支部获评全省高校“样板支部”。
学校坚守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聚焦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完善“四融三导两突出”校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厚植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找准助力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推进衡阳“三强一化”建设的着力点,立足湘南、服务湖南、辐射全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