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创始人是谁?

1条评论

  • 匿名用户

    清华大学不是个人创立的而是清政府创立的。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的创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清华大学

  • 匿名用户

    唐国安。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1913年8月22日),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人(今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
    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1912年5月以前称监督)。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
    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1904-1905),美国政府因“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决定退还部分,徐世昌主张用此款开发东北,袁世凯主张用于实业,而时任清政府外务部右侍郎的梁敦彦则力主开办学堂。梁敦彦的主张恰好与美国政府计划一致。
    1908年,梁敦彦代表清政府与美国签约,中国自1909年起每年选派100名留学生赴美学习,直至1940年。根据中美协议,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梁敦彦还推荐同为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唐国安主持赴美留学事宜。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唐国安参与“庚款留美”的具体组织工作,担任外交部、学部所共属的“游美学务处”会办,进而成为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
    1910年,唐国安任外务部考工司主事,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唐国安为为游美学务部肄业馆选址清华园,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
    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唐国安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任校长期间,为清华创立时期的经费四处奔走,使清华的办学资金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同时抓住时机扩充校园。唐国安一年之内两次扩充校园。
    第一次在1913年春,请政府将清华园西邻之近春园划拨学校使用,获准;接着,再次请政府将近春园西邻之长春园东南隅划拨学校,获准。这两次扩充共增地480亩。1913年8月22日,唐国安因心脏病去世。
    第二任校长周诒春到职后积极筹备改办大学,在任职期间(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均始建于周诒春任内)。
    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清华国学院于1929年终结。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的教学、行政等领导机构基本都设在清华学堂大楼里。解放初期,学堂西部仍是校领导机关(校委会)所在地,东部的一部分曾用作中共清华党总支的办公室。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大楼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
    “文革”期间,清华学堂大楼因年久失修遭到了严重损坏。“文革”结束后,关于如何处理这座残旧的建筑,曾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刘达校长的坚持下,由张维副校长亲自向技术室下达修缮加固任务。
    1978年底学校基建处许大华等人经丈量重新绘制了、档案馆目前仅存的清华学堂的建筑图。在七八十年代,这里曾为精密仪器系工程制图教研组所用,并有全校公用制图教室。目前,清华学堂大楼是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注册中心等机构的办公场所。
    1990年代末,清华校教务处迁入东半部,成为全校学生返校注册的必到之处;校研究生部迁入西半部,从此结束了清华学堂用作教室的历史。
    2001年,清华学堂作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进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国安

  • 匿名用户

    唐国安。清华大学创始人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唐家镇人,1858年出生,是容闳1873年带往美国留学的第二批幼童。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戊午年)~1913年8月22日),英文名字“Tong Kwo On”,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人(今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1912年5月以前称监督)。
    1912年,中国发生了巨变。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清帝退位。3月,袁世凯掌权,唐绍仪出任第一届内阁总理,组织内阁。清廷重臣纷纷摇身而变为民国高官。周自齐、范源濂及曾一度代理学务处的 颜惠庆已离校。唐国安从海牙归来,学堂里只剩下他一人。
    按私交,唐国安和 唐绍仪既是同乡,是同学,又是同事,还是同宗同辈的叔伯兄弟,要想在内阁政府中谋个一官半职,不无可能。但他无意谋官,甘愿留在清华,独自主持校务,积极筹备复校。4月聘周诒春为教务长。5月1日正式复学。他立即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

  • 匿名用户

    唐国安——清华大学创始人
    唐国安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美学生之一,14岁告别家乡到美国学习,1881年回国,投身洋务运动。1912年出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大胆改变学制课程,使清华学校实际具备了美国大学的部分教育职能,并解决了学校的经费和土地问题。1913年8月逝世。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请发表您的评论

免费咨询
扫一扫
添加归档留学
专业老师
海外留学生交流群